拆了“離心墻” 近了“鄰里情”
時間:2024-12-16 18:24:36 來源:i內江12月16日上午,陽光明媚,內江市威遠縣龍會鎮(zhèn)龍會村李家灣71歲村民黃元芬沿著池塘邊的村道,來到“親家”李桂容家里拉家常,遠遠地就打起招呼。
“以前不行,到她家要經(jīng)過兩道院墻和一個臭水溝,非常不方便。”黃元芬回憶說。
在李家灣,農房建圍墻是標配,意在防盜、圈養(yǎng)雞鴨等。誰曾想這2米多高的圍墻雖圈住了家禽,但阻斷了鄰里。
一方面,村民見上一面,要穿過高高的圍墻;另一方面,圍墻之間形成的水溝,長期不清理會發(fā)黑發(fā)臭。村民之間還會因為水溝到底由誰來清理鬧得不愉快,心生芥蒂。
這堵墻漸漸被村民稱作“離心墻”。
今年3月,村里啟動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,龍會村經(jīng)過多輪院壩會收集民意,決定以拆除“離心墻”為突破口,全力推進宜居宜業(yè)和美鄉(xiāng)村建設。按照規(guī)劃,圍墻拆除后將因地制宜建成微菜園、微果園、微花園、微田園等。
李家灣共有34戶、59人。村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宣傳相關政策,告知實施計劃。不少人舍不得,但一番權衡后最終都同意拆掉各家圍墻,并在一個星期內就收齊了所需的自籌部分資金。
因為“離心墻”,村民李桂容和鄰居卓樹成心存隔閡,雖然他們嘴上不明說,但相互埋怨打的是“肚皮官司”。如今,他們在拆掉“離心墻”的地方,建成了共同經(jīng)營的微菜園,菜園里的蔬菜長勢喜人。
臨近中午,李桂容從菜園里摘了些蔬菜準備做飯。“家里剩下我們這些老人,為了方便,我和鄰居就商量著一起‘搭伙’吃飯。”李桂容說,和他們一樣情況的村民還不少。
“鄰居兩家人,融洽一家親。”曾擔任過村民小組長的黃元芬,對村里的家長里短十分清楚:“以前,鄰居間少不了‘雞毛蒜皮’的拉拉扯扯,你的雞啄了我的菜,我的牛踩了你的地……”現(xiàn)在,拆了‘離心墻’,村里將各家各戶的家禽歸欄圈養(yǎng),糾紛矛盾在不知不覺間也迎刃而解。
“改造前還有顧慮,現(xiàn)在可是真不錯。”村民何建軍家位于村里的主干道邊,拆墻后他經(jīng)常與路過的村民打打招呼、拉拉家常,村民們也都會夸一夸他門前盛開的鮮花,這讓愛種花的他心情舒暢。
目前,李家灣已經(jīng)建成“四微”庭院19個,各色鮮花、果樹、蔬菜不僅豐富了村民的餐桌,還增添了村里的景色。
在拆除“離心墻”過程中,李家灣還推進道路硬化、改廚改廁等基礎建設工作,同步實施院落“六凈六順”行動,著力提升村民居住環(huán)境,讓大家住得更舒服。
拆除“離心墻”,鄰里關系和諧了,同時也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思路。龍會村黨委書記胡勇告訴記者,龍會村已經(jīng)進入老齡化狀態(tài),留村的村民中80%是60歲以上的老人,李家灣村民“拼桌搭伙”吃飯就是一種很好的農村“養(yǎng)老”方式。
“建設宜居宜業(yè)和美鄉(xiāng)村是內江學習運用‘千萬工程’經(jīng)驗,深入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的最終目的,其中‘和美’是核心,不僅要做到環(huán)境美、產(chǎn)業(yè)美,關鍵還要鄰里關系和諧美。李家灣的“拆墻”實踐,鋪展出‘和美鄉(xiāng)村’溫暖祥和的美好畫卷。”內江市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黃忱說。
記者: | 蘭萍 |
編輯: | 唐中明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