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高圓圓種草這座四川“甜城”,一起來10塊錢炫牛肉面!
時間:2023-06-26 23:09:59 來源:內(nèi)江廣播電視臺最近,一座四川的小城因為胡歌和高圓圓的新片《走走停停》開機拍攝,而悄悄火了起來。
在此之前,它一直保持著的低調(diào),畢竟論四川的寶藏逛吃地,樂山、自貢、綿陽、瀘州......一抓一大把。
但這座城市并不急于爆火,它不像成都,是曾經(jīng)人盡皆知的“宜居城市”,它只是在自己溫潤、愜意的底色里,加上了濃烈的「人間煙火」和「人間甜蜜」。
而且它與四川的火辣不同,這里以“甜”而出名,因自古盛產(chǎn)甘蔗、白糖、還有蜜餞,所以也就有了“甜城”之稱。
除了自帶香甜屬性外,這座城市的面食、甜食和江湖菜,絲毫不輸于樂山和自貢,甚至已經(jīng)被成都人當(dāng)成了「下一個樂山」,一到周末就“一腳剎攏”,挨家吃去。
當(dāng)然,光有一眾美食也撐不起一座城,還得有人文歷史的加持。這里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(xiāng),“書畫之鄉(xiāng)”名副其實,還有被譽為「中川第一禪林」的圣水寺也建造在此。
這兒就是位于成都、重慶兩大城市中心的四川省內(nèi)江市。
從成都坐高鐵40分鐘就到了。綿瀘高鐵的建成,讓它與自貢、瀘州實現(xiàn)了30分鐘就能抵達的“美食圈”。
能被成都人藏起來,連夜都要趕去吃的地方,一定是擁有超多好吃的。
所以,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挖一挖內(nèi)江美食,讓大家看看這座“甜城”深厚的爆發(fā)力。
01
吃面、嗦粉的王者
憑一碗牛肉面,出圈四川
讓成都人專程開車也要去吃的內(nèi)江牛肉面是真的絕,每家店都很舍得用料,鮮紅油亮的一碗,辣而鮮香。
/牛肉面/
靠一碗面,帶火了一座城,內(nèi)江牛肉面,已成為名副其實的“內(nèi)江之光”。能從紛繁復(fù)雜的面食里脫穎而出,這碗鮮辣的牛肉面自然有它的不可取代之處。
與西北的牛肉面不同,內(nèi)江牛肉面選的是手工做的細(xì)堿面,看起雖細(xì),但吃著特別韌,下鍋煮個1分鐘就能撈起。
湯底和澆頭也非常絕,先用現(xiàn)熬的豬骨濃湯來打底,然后用燉得軟爛酥軟的大塊牛肉來當(dāng)澆頭。
最后再澆上一勺四川特調(diào)的辣油,制作這種辣油,先要將辣椒曬干,然后用大鍋翻炒,不僅唇齒留香,后勁也很強,隔著100米都能味道撲鼻的香味。
/資中兔兒面/
在美食江湖中有一種法是,“沒有一只兔兔能活著走出四川”,只要到了四川,你就能吃到手撕烤兔、麻辣兔頭、干鍋兔......樣樣都是麻辣鮮香,直接侵占你的一整個味蕾。
當(dāng)然,內(nèi)江人也把兔兔做成了面條的澆頭,店里的紅燒兔兒都是每天現(xiàn)做的,兔肉鮮香嫩滑,吸飽了紅油后,鮮香又辣爽,簡直是嗜辣星人的心頭愛。
澆頭已經(jīng)很夠味了,不過當(dāng)?shù)募?xì)堿面從大鍋里撈起后,還得加上豬油、芝麻和油辣子、蔥花和菜葉,將一碗的紅綠拌勻后,香味直接翻倍,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。
/熗鍋面/
源于上世紀(jì)70年代的熗鍋面,是內(nèi)江人的那縷鄉(xiāng)愁。每次回家,能吃到這碗“鮮掉眉毛”的熗鍋面,幸福感直接拉滿。
它和牛肉面用的細(xì)堿面不同,熗鍋面選的是內(nèi)江特有的堿水棒棒面,看起有點像烏冬面,但口感會更有嚼勁。
這碗面的亮點就在于湯底和澆頭,雞鴨加上大棒骨熬出來的濃湯打底,然后鋪上脆爽的大魷魚,放入黃花、木耳、煎蛋等配菜,最后再淋上一勺醬肉,湯、面、菜混合著唆下,超級鮮美。
/羊肉面/
內(nèi)江是隱藏的吃羊王者,臊子里自然也缺不了羊的身影了。
雖然牛肉面稱霸江湖,但羊肉面還是用獨特的鮮濃為自己爭取了一席之地。
面用細(xì)面,臊子放的是炒過的羊肉,膻味去除后,留下的全是香味,最后再來點辣油和新鮮的蔬菜葉子當(dāng)襯托,怎一個“鮮香”了得。
/涼粉/
內(nèi)江人除了把面食愛到骨子里以外,還對各種涼粉情有獨鐘,尤其是夏天,大街小巷的涼粉店就會遍地開花。
而且在內(nèi)江,原材料非常多,有黃涼粉、豌豆涼粉、紅薯涼粉,白涼粉等,有用豆子做的、也有用紅薯做的,無論哪一種,吃起來都很Q彈爽滑。
很多涼粉店每天開店的時候就會把涼粉現(xiàn)做出來,客人來了,就加上小米辣、醋、蒜末、花生,淋上辣油,一分鐘不到就能端上桌。
02
四川的“甜城”
遍地都是咸甜小吃
論吃辣,內(nèi)江可能比不過自貢,但論咸甜味的小吃,這里遍地都是。從蜜餞、到白糖糕、綠豆沙、涼糕到板橋油炸粑,還有豆腐包,幾塊錢擁有的甜蜜,實在是太快樂了。
/蜜餞/
被稱為“甜城”的內(nèi)江,自帶甜蜜氣質(zhì)。而這座城市的“甜”,與甘蔗和各式各樣的蜜餞都分不開。
走在內(nèi)江的街頭,你就能看到超多蜜餞,它們是用本地產(chǎn)水果像蘋果、櫻桃、橘子、無花果等作為原材料,加入白砂糖,通過十幾道工藝制作而成,色澤鮮亮、入口香甜而不膩。
/白糖糕/
白糖糕是每一個內(nèi)江人兒時的記憶,是刻入內(nèi)江DNA的“甜”。
內(nèi)江盛產(chǎn)甘蔗,所以這里的白砂糖有一種天然的清香感,將白糖直接灑在用大米蒸熟的白糕表面,再放上一顆蜜餞,瞧上去晶瑩剔透。
趁熱吃下,入口米香濃郁,那顆蜜餞也是「最好的錦上添花」了。
/綠豆沙+冰醉豆花+涼糕/
內(nèi)江的夏天,一定缺不了那碗綠豆沙和冰醉豆花。
綠豆沙并不是用純綠豆來做的,而是會加上些許糯米去熬,有冰、熱選擇,喝起來的口感更糯。
還有加了紅棗、醪糟的冰醉豆花和加入現(xiàn)熬紅糖的涼糕,入口即化,香甜濃稠,解暑又解膩。
/板板橋油炸粑/
論內(nèi)江人的早餐首選,一定是這現(xiàn)炸現(xiàn)賣的“板板橋油炸粑”了。
超大的糯米團裹上綠豆餡,再加上鹽和花椒,等壓平后放入油鍋中去油炸,外皮變得酥脆金黃后即刻撈起。一口咬下,外酥里軟、油而不膩,咸甜適宜,配上一碗豆?jié){剛剛好。
/李記鍋盔/
比起牛肉酥鍋盔,內(nèi)江人更愛那一口甜進嘴里的李記紅糖鍋盔(箭道街128號)。
他家的鍋盔每天都是現(xiàn)打的,吃起來超級筋道,咬下去的瞬間,紅糖汁兒就直接流出來了。
還有加了雙倍肉的鮮肉鍋盔也是售罄爆款,表皮酥脆不油膩,內(nèi)餡兒很飽滿,還加了花椒和鹽,味道也很足。
/豆腐包子/
內(nèi)江還有個小眾寶藏古鎮(zhèn)叫羅泉鎮(zhèn),鎮(zhèn)上最出名的就是豆腐了。
用的是泉水泡豆子,然后純手工研磨,再點制鹵水,不僅久煮不破,入口也很絲滑。
做的時候,還會在豆腐中心開一個口子,放入加了調(diào)料的肉陷,吃起來就是留在兒時記憶中的那抹咸甜。
03
辣翻天的江湖菜
成都人專程開車都要去吃
內(nèi)江的大排檔是夏日里的人間煙火,一家家江湖菜館子,每到夜幕降臨就坐無缺席,一份火辣的爆炒脆螺和雙脆、一碗當(dāng)季的魚蛋,還有張大千最愛的干燒魚,在“鮮”與“辣”中直接撩起你的食欲。
/內(nèi)江江湖菜/
內(nèi)江美食界的頭牌,必然是這撩起味蕾的江湖菜了。它不單純是一道菜,而是川菜里的一個分支,以“重油、重鹽、重麻”為主。
每當(dāng)夜幕降臨,各個大排檔就開始熱鬧起來了,大家卸下一天的疲憊,穿著人字拖、扎著馬尾,到店里點上幾樣江湖菜,再來一瓶冰鎮(zhèn)啤酒,邊吃邊聊,煙火氣超濃。
其中,必點的就是爆炒肚頭、酸菜豆瓣湯、爆炒脆螺、魚蛋等,這些菜的佐料非常足,像鮮椒、泡椒、蔥花都是必放的。
經(jīng)過大火爆炒后,把脆螺的腥味完全去除,只留得唇齒間的鮮脆感。爆炒肚頭同樣鮮辣入味,將川菜的“香”和“辣”完全發(fā)揮,不愧為是下飯神器。
/干燒魚/
一條沱江,孕育了豐富的河鮮,而內(nèi)江人也尤其擅長做魚,這干燒魚就是張大千先生的拿手好菜。
它用的是肉質(zhì)細(xì)膩的鯉魚,燒的時候,要放入豆瓣醬、花椒和辣椒,火候也得把控好,這樣才能在收汁兒的時候保證魚肉還是鮮嫩的。
最后還得淋上一勺五花肉粒,五花的肉香融合在魚肉的鮮嫩里,這種“二合一”的吃法,也就只有在內(nèi)江才能吃到。
/涼拌菜/
在川菜里,除了紅燒、干煸、爆炒等烹飪手法,還有“涼拌”也是深得吃貨們追捧。
四川的拌菜全靠調(diào)料,辣油用的是每家自己炒的“熟油”,還得放香油、花椒面兒、小米辣脆花生米等7、8種料。
拌菜的食材也很多,一般有肺片、鴨腸、牛肚,入口香脆,麻辣味會張揚的與舌尖交纏。
/隆昌稻田蝦/
內(nèi)江隆昌的稻田蝦有自己種植基地,所以品質(zhì)都很高,小龍蝦各個色澤鮮亮、蝦皇也多,一到夏季就成了當(dāng)?shù)厝睡偪耢诺摹跋拱灾鳌薄?/p>
當(dāng)然,最大的亮點還是小龍蝦的口味,麻辣、蒜蓉、十三香,還有油燜,盲點都不會踩雷。能吃辣的一定要常常四川風(fēng)味的麻辣,想要嘗鮮的,蒜蓉和十三香也不錯。
夏日的宵夜大排檔
升起撩人的市井煙火
在火辣和鮮甜中任意切換
被成都人私藏的內(nèi)江
值得被寵幸N次
編輯: | 陶麗萍 |
校對: | 毛佳莉 |
責(zé)編: | 郭揚 |
審核: | 彭川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