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州府資中561期《“點豆成金” 激活家鄉(xiāng)經濟新引擎》
時間:2024-12-25 20:00:00 來源:i內江“不吃豆腐,枉到羅泉”,因豆腐而聞名的羅泉古鎮(zhèn),如今又迎來了一位新農人——余芳,她懷揣著對家鄉(xiāng)的熱愛和對傳統(tǒng)手藝的敬仰,用一方小小豆腐帶動區(qū)域經濟發(fā)展。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余芳,了解她的“興農路”。
2017年,考慮到照顧年邁的母親及兩個小孩,余芳決定放棄在成都的工作回到家鄉(xiāng)發(fā)展,考察期間,余芳被羅泉的千年歷史文化以及傳統(tǒng)特色美食羅泉豆腐所吸引,毅然決定創(chuàng)建自己的羅泉豆腐作坊,投資發(fā)展“羅泉豆腐”系列產品。
余芳:
我在成都的時候,我每次回來都給很多朋友帶豆腐乳,(他們)對羅泉的豆腐大有贊賞,我也向老一輩傳統(tǒng)手藝人取了一些經,向他們了解一些傳統(tǒng)手工藝的做法,然后還去到比較出名的古鎮(zhèn)考察,了解他們豆制品的做法以及他們店鋪的裝修風格。
經過2年的考察學習,余芳于2019年4月開始經營“羅泉豆腐”系列產品,先后盤店經營余氏豆腐作坊、“聚鄉(xiāng)緣”豆腐宴餐館、“羅泉豆腐”特產店、“羅泉豆腐”特色小吃店等,實現了從豆腐生產到豆腐小吃、豆腐菜肴等成品的全覆蓋,很好的滿足了游客的需求。
余芳:
現在是自己做了一個豆腐作坊,還做了特產店,還有一個豆腐宴餐廳,節(jié)假日人氣旺的時候會做一些豆腐小吃。
余氏豆腐作坊位于羅泉鎮(zhèn)上街蒲家村,緊鄰珠溪河,羅泉正街入場口,是村民趕場的必經地,交通十分便利。
走進作坊內,余芳正趕忙著制作豆腐,隨著鍋內豆?jié){的不斷熬煮,室內飄滿了豆子的鮮香味兒。
余芳:
在冬至前后一天就是60-80磨左右,相當于水豆腐就是一千斤左右,有些商家要做豆腐、豆腐包子、豆腐乳的早上他們就要,所以我們凌晨兩三點鐘就必須要起來,做到第二天下午四五點鐘才結束。
顆粒飽滿的黃豆經過泡豆、磨豆、煮漿、點漿,便成了色澤潔白、滑嫩爽口的“羅泉豆腐”。
除了豆腐作坊,余芳的“羅泉豆腐”特產店和“聚鄉(xiāng)緣”餐館也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購買和品嘗。在特產店內有羅泉豆腐乳、羅泉豆腐干等特產,而在“聚鄉(xiāng)緣”餐館游客們則能品嘗到以“羅泉豆腐”為主打的各種美味佳肴。
余芳:
羅泉的豆腐宴,有100多個菜系,但是我們每個飯店都是精挑細選了幾個比較有特色的菜品。現在我開的餐廳,特色就是一個懷胎豆腐,還有經典的麻婆豆腐、口袋豆腐、回鍋肉豆腐。我們節(jié)假日的時候,比如國慶、春節(jié),每天接待人數至少在七八百人左右。
在推廣方面,余芳也下足了功夫,多次應邀參加市、縣商務局組織的會展,并鼓勵當地居民發(fā)展“羅泉豆腐”系列產品,讓更多游客了解并喜歡上“羅泉豆腐”
余芳:
下一步就是說多多的走出去,畢竟現目前我們可能接觸的比較少,豆制品這一塊兒,現在我自己也在做豆腐作坊了,從原材料然后到最終成品一系列,基本上形成一個產品的鏈條,(但是豆腐)小吃的一些種類還比較少,所以要多出去走一走、嘗一嘗、看一看。
據悉,余芳的“羅泉豆腐”產業(yè)鏈為當地脫貧戶提供10余個就業(yè)崗位,人均增收3000余元。豆腐制作采用了本地黃豆,年銷10多噸,很好地解決了當地老百姓黃豆產銷問題。
編輯: | 畢凱旋 |
責編: | 萬丹丹 |
